永远的巴山红叶——记王瑛事迹

发布时间:2009-06-17  浏览次数:2413

  在南江,王瑛常去位于城中心一个叫“红四门”的地方站一站,它是当年红四军73师血战后胜利入城的地方。青色条石交错砌成的拱形石门上,至今可见红军錾刻下的标语口号。她对一位朋友说:“‘红四门’是一种洗礼与鞭策,在这片土地上做纪委书记,一步脚印也不能歪!

  每一个细节的东西,在她都是一种无声的表达。

  她在南江本可以租一处条件好的房子,可她坚持住在职工旧宿舍楼里,脱落的墙皮用白灰刷刷,破了洞的窗户用报纸糊上,一张钢丝床用到她去世。

  她的装备总是很“寒酸”,当别人都在用高档手机时,她用的还是一部旧话机;当其他部门轿车换了一辆又一辆时,县纪委的一部老桑塔纳仍在使用;当别人用高档笔记本电脑时,她用的还是联想第二代产品。2008年,有职工提出更换电脑、买一辆新车,王瑛专门召开干部职工会,她说:“纪委是执法的,如果我们去跟‘风’,其他单位更会跟‘风’,只有我们带好头,不良风气才会被遏制!

  她生病住院,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来探望,说什么也要留下5000元钱,以感念她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排忧解难。王瑛说:“你们来看我,是我最大的慰藉,送钱反而是加重我心灵的病痛。你们还忍心给我钱吗?” 企业的负责人只好收回钱含泪而去。

  拒绝一切用权力谋取私利的王瑛,宁愿自己承受生活的重担。

  几年中,她的丈夫、母亲先后得病,儿子又考上大学,加之她平日里帮助人也多,日子常捉襟见肘。2006年,成绩优秀的儿子被学校送往国外一所大学交流学习,生活费用提高不少。为了节省开支,她为儿子托运了全部的旧衣服,以及一把菜刀和一把理发的剪刀,让他平日里做饭理发自己动手。但这依然不能填补费用的空缺。无奈之下,王瑛背着所有的人,悄悄到一家信用社贷款了8万元钱。半年后,信用社捎来话,问她是否还点本金,不然一年的利息太高。她问:“利息有多少?”回答:“6000元。”她沉默半天,说:“实在没钱,我先还利息吧。”去世前夕,她把这件事记在了本子上,以期家人将来把钱还上。

  小小红叶,生之高洁,所以璀璨,一如王瑛。

Baidu
map